工業傳感器是在工業控制領域應用的傳感器,通過測量或感知特定物體的狀態和變化,并轉化為可傳輸、可處理、可存儲的電子信號或其他形式信息,以指導后續工作環節,是工業控制中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的首要環節。
根據[華經情報網]的一篇文章,工業傳感器行業在以下幾個方面有著重要的發展情況和趨勢:
工業傳感器行業相關政策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基礎電子元器件、數字經濟和傳感器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的發展,為工業傳感器行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發展機遇。
例如,2021年1月,工信部發布《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提出,“重點發展小型化、低功耗、集成化、高靈敏度的敏感元件,溫度、氣體、位移、速度、光電、生化等類別的高端傳感器”。
2021年12月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增強傳感器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的關鍵技術創新能力。
這些政策利好將促進工業傳感器行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
工業傳感器行業產業鏈
工業傳感器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各類傳感器制造所需原材料的供應,常規材料包括半導體材料、陶瓷材料、金屬材料以及有機化工材料等。下游主要為工業控制中實現自動檢測和自動控制。
隨著工業4.0和物聯網的日益普及以及工業機器人技術的需求不斷增長,工業傳感器在各個領域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如智能制造、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醫療等。
這些領域對工業傳感器的性能、精度、穩定性、可靠性等要求越來越高,也帶動了上游原材料和下游應用的不斷創新和優化。
工業傳感器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從全球和中國市場規模、各類型工業智能傳感器數量占比、制造領域細分規模等方面進行了數據展示和分析。
全球市場規模
據統計,2021年全球工業傳感器市場規模約206億美元,預計2026年將增長至319億美元,2021-2026年該市場年復合增長率達9.1%。
這主要得益于工業物聯網使行業能夠重新思考商業模式,從IIoT設備中生成可操作的信息和知識。數據共享生態系統開始建立新的收入來源和合作伙伴關系。
此外,激光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圖像傳感器等高端傳感器在各種工業領域的應用也推動了市場的增長。
中國市場規模
國內市場規模來看,我國工業傳感器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267.5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55.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1.22%。預計2022年中國工業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492.3億元。
這主要得益于國內汽車工業、通信行業等行業快速增長,帶動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增長。同時,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為國內工業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各類型工業智能傳感器數量占比
從市場結構來看,按產品類型劃分,2020年全球壓力傳感器和液位傳感器市場產品數量占比較高,分別占比8%、8%。
但超聲波傳感器在智能汽車系統及智能家居、儀表等領域具備不可或缺性,隨著這些傳統領域的智能化程度加深,超聲波傳感器的占比將穩步提升,目前超聲波傳感器市場產品數量占比6%。
制造領域細分規模
2019年中國傳感器工業制造領域市場結構中,流量傳感器市場規模99.4億元,占比達到21.5%;壓力傳感器市場規模68.3億元,占比14.8%。
這主要得益于流量和壓力傳感器在化工、石油、電力、食品等行業中的廣泛應用。隨著這些行業對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增加,流量和壓力傳感器的市場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工業傳感器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國際領先的工業傳感器企業起步較早,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生產經驗。相較而言,我國工業傳感器產業起步較晚,國內大多數工業傳感器企業處于中低端領域市場,相較于國外巨頭的研究能力不足,技術基礎較為薄弱。
近年來,由于國產廠商產品技術進步以及交貨周期更短等原因,2017年以來本土工業傳感器市場份額呈現持續提升趨勢,未來本土工業傳感器產品擁有廣闊的國產替代空間。
工業傳感器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智能化、國產化和小型化是工業傳感器行業未來的主要發展方向,將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市場拓展。
智能化
隨著人工智能、5G、大數據、AR/VR、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化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工業傳感器也迎來新的智能化時代,以更好地支撐各產業的智能化發展。
工業傳感器的智能化通常是通過在傳感器中內置微處理器,使其具有自動檢測、自動補償、數據存儲、邏輯判斷、功能計算等功能。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智能傳感器在自主感知。